想知道一首歌曲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想做歌,卻不知道做歌的SOP?會寫歌,卻永遠只能給別人聽DEMO?
大家好,我們是「狂徒音樂」的音樂製作團隊,我們有多年的歌曲製作經驗,合作藝人包含…等。以下我們想分享製作單曲的8個步驟,希望能讓大家對音樂製作有更專業的了解。
Step.1 理念發想
首先,必須了解客戶需求,若是做自己的歌,那只要自己清楚就行,但若是幫別人製作,首先要了解客戶做歌的目的,是個人發行還是廣告歌等等。再來確認製作預算,雖然俗話說談錢傷感情,但預算可以決定效率,以及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與其之後與客戶產生不必要的糾紛,不如在一開始就把預算跟要做的服務項目說清楚。

Step.2 詞曲創作
待方向、理念、預算都清楚之後,下一步就是進行詞曲創作。若客戶自身就是詞曲創作人,那可在這個階段與音樂製作人討論有沒有可以更好的調整。若要請人創作或是買詞曲授權,音樂製作人會尋找合適的詞曲作者或是自己來,有時候客戶也可以參與創作過程,這個階段最需要的就是大家集思廣益。詞曲是歌曲的核心骨幹,沒有好的詞曲,再好的製作品質也是白搭。在詞曲創作定案後,會輸出一個DEMO,有DEMO才得以往下進行。

Step.3 編曲製作
編曲製作就是編曲師或音樂製作人根據詞曲創作的DEMO,重新配器,更加貼合客戶想要的風格,增加歌曲的完整度。比如DEMO中只有人聲及吉他伴奏,編曲就可以增加鋼琴、貝斯、鼓、弦樂等等。若想要更改DEMO的段落安排,也可以在討論過後於編曲中調整。

Step.4 錄音及配唱指導
到這邊,我們可以正式來錄製歌手啦!若預算許可,去錄音室進行錄製是比較好的選擇,除了有做過聲學優化的環境,還有多種昂貴器材可以使用,這些都是可以得到一個好處理、好後製的錄音的關鍵。有時候還可以有配唱指導或配唱製作人,會在錄音室指導歌手,比如歌曲如何詮釋、依據聲線指導如何演唱的效果是最好的。對於不熟悉歌曲風格的歌手,或是錄音經驗不多的歌手,一般是蠻建議有配唱指導在現場的。

Step.5 合聲編寫及錄製
合聲最常見的應用,是在人聲主旋律上,疊三度、六度、八度的旋律,使主旋律聽起來更豐富,更好聽。一般業界的做法是音樂製作人或是合聲老師負責編寫要錄製的合聲,貼合歌曲做最精彩的安排,再進到錄音室錄製。除了真人實錄的合聲之外,現今的AI技術突飛猛進,也可以使用軟體的方式去編寫合音並生成音檔,比如Synthesizer V AI、ACE Studio等人聲唱歌生成軟體都可以做,雖然效果不如真人能做強烈的情緒表達,但優點是預算上可以節省一些。
Synthesizer V AI 虛擬人聲唱歌軟體示範。可將此技術用在合聲上。
Step.6 人聲編輯
顧名思義,就是編輯所有的人聲,包含主人聲、合聲(真人或軟體生成)。主要的工作有修正音準、對齊所有合聲的拍子,若歌手的換氣、呼吸聲過大需要將它條小一些等等。雖然現在的修音軟體已經非常先進了,但也不是萬能的,我們自己也偶而會遇到無法修得完美的情況,所以在這邊還是建議各位,人聲編輯是讓已經錄得不錯的音檔變得完美,不是萬靈丹,能在錄音的時候解決,就不要拖到人聲編輯。

Step.7 真實樂器錄音
在人聲編輯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針對想強化的樂器進行真實樂器錄音。錄製真實樂器的好處是,可以大大加強歌曲的情緒,為歌曲添增人味。假如是搖滾的歌曲,可以錄製真的鼓,讓歌曲活起來,若是R&B的歌,可以錄製電吉他,使歌曲更性感,或若是抒情慢歌,可以錄製弦樂團,在真實弦樂的張力下,聽完感動得落淚。
比較真實樂器錄音 VS MIDI採樣
Step.8 混音及母帶後期處理
混音主要做的是平衡各個樂器以及人聲之間的音量、頻率、動態及聲場。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人聲的音色與歌曲不搭,這可以在混音時透過調整頻率及動態,加入適當的混響,讓所有樂器跟人聲在同一個聲場內,聽眾聽著就會覺得自然舒服。如果歌曲沒有混音的話,有可能聽眾會發現以下問題:伴奏怎麼比人聲大?為什麼歌曲糊糊悶悶的?為什麼人聲忽大忽小聽不清楚?等等,所以為了讓我們的歌曲能完美呈現在聽眾的耳裡,混音也是必做的。至於母帶後期處理,最重要的工作是使歌曲在不違反上架平台的音量規範下達到與同音樂風格的音量響度。比如我們在YouTube上聽音樂或看影片時,影片跟影片之間,常常會感覺音量有落差,有些大,有些小,若我們有確實的做好母帶後期處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能夠全程不碰音量鍵一首接著一首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