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實拍還是動畫,都脫離不了製作「分鏡腳本」這件事,而我們都知道,分鏡看起來就像是一格一格漫畫,佐以文字說明呈現在分鏡表上的東西,也是我們與客戶在製作影片前做溝通的一個重要依據,讓雙方更能聚焦在影片的內容上。

除了畫得像漫畫的分鏡線稿之外,有時候礙於時間上的壓力或是預算,我們可能會改用「示意圖(非手繪線稿,但與預計拍攝畫面接近的圖片)」代替。

而在「動畫」這塊領域,除了分鏡線稿之外,我們還會有下一個步驟,那就是”Style Frame”。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設計師將線稿分鏡繪製完成後,還需要將線稿分鏡「精緻化」,繪製成Style Frame,而Style Frame則是最終會呈現在動畫影片裡的樣子,只是這個時候它還不會動,屬於平面的樣子,等到動畫師將動態做出來之後才會成為我們最終看到的「動畫」的樣子。

↓

↓
那既然有分鏡腳本了,為什麼我們還會需要製作Style Frame給客戶看呢?
因為動畫製作跟實拍不一樣,而我們做動畫時最怕就是客戶原先確定好的東西,卻在最後變卦,進而去修改了動畫的內容,這通常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所以我們會極力地去避免客戶改動畫,那這時候Style Frame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2D還是3D動畫,在製作上一樣繁瑣,製作完成後的「輸出(算圖)」時間有時候都是以小時、甚至是以天數來計算,為了輸出的穩定性,在輸出的當下基本上那台電腦就不會再做任何事情,而這對動畫製作來說就是成本,所以會有些動畫公司在報價時會另外算上一個「算圖費」。

相信看到這邊,大家都瞭解到分鏡腳本與Style Frame的關係,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您與您的客戶更加了解動畫製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