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想過要製作影片,卻被報價給嚇到了呢?』

你或許有個很棒的理念想傳達,亦或者你的產品很厲害想要讓世人皆知,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所有訊息稍縱即逝,要如何有效地宣傳你的理念或產品呢?

「影像」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媒介。

今天你寫了一首動人的歌曲,拍攝一支音樂錄影帶可以很好的向聽眾傳達你的作品。

你是個熱愛自然,一心嚮往保育動物與土地的慈善家,拍攝一支紀錄片可以喚起人們重視水土汙染有多嚴重,與我們該如何面對生態的變化。

或者你手上有一款最新型的科技產品,拍攝一支切合主題並讓人印象深刻的廣告會是你最大的推手。

也有可能你想起了小時候,父母曾對你說過的一個動人的故事,有天你想要讓故事不再只存在於腦海,而是讓大家都能共享,這時一支好的微電影就能達到你的訴求。

但是,無論是拍攝何種類型的影片,最終都會面對到一個問題──

「這要花我多少錢?」

這時你可能會上網搜尋影像製作公司,或是找上本身是從事影像相關行業的朋友詢問,而最後他們給你的報價預估單,往往都是一記重擊,讓你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

「用單眼相機隨便拍拍就好,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

「我之前大學時候系上拍片也沒花什麼錢啊?」

「我只是拍支短片,不用這麼貴吧?」

以上這些話,讓影像製作人員聽到絕對會回以你白眼。

其實,「拍攝」這件事情本身並不貴,若你了解箇中道理,便能明白從零到有做出一支影片到底錢都花在什麼地方。

我們以「正規」拍攝一支「微電影」來當例子,我們大致上可以分為「前期執行」與「後期製作」兩大項。

「前期執行」即是大家常見到的「拍攝」,當你有了一個好的「腳本」之後,除了「場景」、「人物」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劇組」。

「場景」即是拍攝影片的地點,而地點會依照腳本內容,小至在路邊或公園拍攝,大至在大樓停機坪或專業製片場搭景,而不同地點產生的費用完全不同。你可以參考我們的攝影棚來拍攝。

「人物」即是故事裡面會出現的角色,可以是你本人、你有在演戲的朋友或是專業的演員,但演員的演技會直接影響到整支片的質感與是否能觸動到觀眾的心。

拍攝一支好的影片,「劇組」是你必不可少的條件,你需要會說故事的「導演」、控管預算與包辦大小事的「製片」、構圖有美感的「攝影」、提升畫面質感的「燈光」、負責演員妝容與穿著的「造型」、場景設計與道具安排的「美術」等等,而不是只需要一個攝影師或導演就能完成一整支片,而以上這些劇組人員都會產生「人事費」,而這通常也是報價上花費最高的一環。

影片拍攝完成後接著便進入「後期製作」的範疇。

在各組人員的努力之下,前期拍攝完成的「毛片」就會交到剪接師的手上進行後期處理,完成後進入「調色/調光(將影片風格定調且美化細節)」的階段,之後便會有最初的「成品」可以遞交給客戶審核。

審核階段會再將客戶的意見與反饋做整理與微調(通常在最多兩次以內),之後將最終版的成品交到客戶手上並且結案。

前期拍攝或許只需要一天,但後期製作到交片通常會需要用上至少一週(依照腳本內容與片長可能還會長達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這段技術與時間成本也會出現在報價預估單上。

看完這篇落落長的文章後,你就可以知道要拍攝到產出一支完整的影片是有多麼耗工的一件事情了吧!

拍片不會只是一兩個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包含你)共同創作出來的作品。

下一期我們將會跟大家分享『我不清楚拍片需要多少預算,但我依然想拍片……』